• 271教育|拒绝低效勤奋 学会深度学习——我校举行第9周升旗仪式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8-10-29

10月29日上午,我校在主操场举行第9周升旗仪式,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高二年级组张金亮主任作了《拒绝低效勤奋 学会深度学习》主题演讲,指导孩子们明确目标、科学规划、总结反思、知行合一。

0E0A0884.JPG

升国旗,奏唱国歌

4.JPG

张主任作《拒绝低效勤奋 学会深度学习》演讲

0E0A0901.JPG

认真倾听

 

附:《拒绝低效勤奋 学会深度学习》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拒绝低效勤奋,学会深度学习”。

现代社会集中呈现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特征,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快速更迭,知识半衰期高度压缩,创新以一种社会基本需求的普遍存在方式不断加快频率,教育也逐步演变成融开放性、终身性、全球性于一体的自我增值过程,因此,“学习”成为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迫切需要。今天我想围绕学习和大家交流两点:

一、拒绝低效勤奋

低效的勤奋指花大量时间,不经过深入思考,机械、简单地学习,最终没有成果。赵校长经常给我们讲毛驴拉磨的例子,一头毛驴戴上眼罩,围着石磨一圈一圈的转,努力半天,最终却只能是one circle after another。低效勤奋会使学习者感到焦虑,甚至对自己逐渐失去信心。

低效勤奋的原因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目标不明确,错将勤奋当目标。二是做事被动,缺少规划。三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四是缺少总结反思。没有目标就失去了方向,不知道为何而勤奋,缺少规划则忙乱,做了很多实则无效,浅尝辄止就学不到本质,只是浮在表面,缺少总结反思则不知对错、多少、优劣。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低效勤奋的现象:只等别人讲述,不知批判思考;盲目刷题做题,不知为何而做;晚上加班加点,课堂上却精力涣散;以会做难题为骄傲,却忽视了学科的基础;只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却没有自己的计划;不重视典题本、积累本和满分答卷,只会盯着分数抱怨等等,这都是低效勤奋的表现。我们要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过去一段时间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如果有,要勇敢的对低效勤奋说不。

二、学会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一词来源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领域,现逐渐应用于普适的学习。如何深度学习?《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程子进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实际上,中国古代先贤博大精深的治学思想,已经为我们深度学习指明了路径。结合当今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理论成果和教育实践,我给大家提三个方面的建议:

1.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希望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理性的分析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既要给自己一个长远而宏大的目标,也要给自己一个近期能够达成目标。目标既定而后就是规划,要对自己的各学科学习发展有规划,如何扬长,如何补弱,什么时间补弱。有了规划还要细化措施,具体落实。这时候就要借助我们的成长日记,每天的自主学习时间我要做什么?多长时间做完?如何能够做好?计划使我们的勤奋有效,使我们学而有标准,学而知收获。计划不断完成,规划即不断实现,目标则越来越近。

2.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就不会看清事物的本质,就不能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就不能适应当代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要做一个会思考的人,沉思者有识,自大者无知。凡事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要敢于对已知进行颠覆、解构,要善于再造、重构,努力做积极的发现者和建构者。课堂质疑、一题多解、变型改造、画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等都是你在进行思考的表现。

3.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也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深度学习中的知行合一要求将平时的学习融入生活,投入社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同学们要将认知所学与自己的已有认知经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结合起来,在应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锻炼思维。

最后,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走好选择的路,不选择好走的路,你才拥有真正的自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