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山教研|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0-02-13

预习资源

1.近代化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也叫做资本主义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陆续输入,才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迈进。中国现代化(或近代化)的内涵: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即工业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即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即政治民主法制化;此外,还包括社会结构的城市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技化。

2.买办

我们通常指的买办是清末衍生出的一种特殊阶层。买办本身是朝廷命官、同时又经营着自己的实业(多与洋人有联系),利用自己的地位牟利。洋务运动起买办就很盛行了,那时进行洋务运动的地方大员基本是买办。

买办资本家的资本就是买办资本。这些人一方面帮外国人做生意,投靠外国人生存,一方面靠自己的经济实力做买卖生意。就是买办资本。

3.洋务运动中的“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模式

官办企业: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清政府指派官员筹拨创办费和常年经费,雇佣工人使用机器或机械动力进行生产的企业。洋务时期的官办与传统官办有本质区别: ①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方式;②采用雇佣劳动;③部分地实行成本核算。

官办企业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兴办的带有自给自足封建性质的企业,其模式多见于洋务企业中的军用工业。

官督商办指清末洋务派官僚委托商人招募民间资金,采用机器进行民用工业生产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其模式多见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

4.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时间:1935年—1937年。

时代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目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总目的,从理论上讲,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从而实现三民主义。在当时开展此运动的具体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开展此运动的目标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内容:①提倡征工。即动员老百姓做义务劳动。②振兴农业。③鼓励垦牧。④调节消费。⑤振兴工业。⑥开发矿产。⑦流畅货运。⑧调节金融。(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⑨提倡国货。

影响:

(1)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例如浙赣线通车后,"东西战场之军队辎重,得随军事形势之转移,自由行动。"徐州会战时,将南方军队调至江北,徐州沦陷后,又调回南方保卫武汉……除军运之外,该路对沦陷区各路机车车辆之撤退,工商物资之疏散,难民之迁移后方等抗日事宜,俱尽最大之努力。

(3)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4)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即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政府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大量投资于西北、西南等内地落后省份,这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和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的极不平衡的产业布局都起了积极作用。

5.抵货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抵制购买洋货运动的简称,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种经济斗争手段。

早在1849年,广东人民为反对英人进入广州曾进行过抵制英货的活动。半个世纪后,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的形势下,中国人民为了维护民族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屡次采用抵货斗争方式,形成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紧,抵货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爱国运动曾出现多次: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08年因日本货船二辰丸私运军械事件,我国南方各省爆发抵制日货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开展的抵货运动,是一次规模更大、地区更广、延续时间更长的全国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1927年英国海军陆战队与汉口爱国群众的冲突,再一次引起抵制英货运动;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抵货运动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这次抵制日货运动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开始;最后一次抵货运动是1946~1947年美货倾销下中国人民掀起的“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

历次抵货运动表明:它是中国人民在清代及中华民国时期历届政府屈服于外国侵略者压力的条件下,自觉地起来维护、挽回国家主权的行动,它在政治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威风,长了人民反帝斗争的志气,在经济上抵制了外货的倾销,给旧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课资源

1.洋务运动与近代化

①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指导洋务运动的近代化思想,这是当时思想领域的一大变革。

②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工企业和现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

③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④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逐渐产生和成长起来。

⑤洋务运动为中国组建和培植了新式陆军和海军,是近代中国筹建国防的开始,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⑥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创办新式教育的开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⑦此外,洋务派设立的翻译馆,翻译印发了大量书籍,引进了声、光、电等自然科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而且影响了一代进步思想家。

2.上海发昌机器厂

发昌机器厂全称为"发昌机器船厂"。中国最早的私人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1866年由方举赞、孙英德创办于上海。最初是一个只有200元左右的手工锻铁作坊,专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从手工工场转变为机器工业。到1873年发展为机器制造厂,称"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光绪二年 (1876年) 已能制造小火轮和车床等。后以制造小火轮为主,是当时上海私人资本机器工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后因受到外商船厂的压迫和排挤,趋于衰落。1900年为英资耶松船厂所吞并。

1.png

3.上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般是指民国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资本主义买办统治集团。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抗战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对象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

课后检测

1.连线搭配

工厂                       创办人

继昌隆缫丝厂       张謇

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

保兴面粉厂           方举赞、孙英德

大生纱厂               荣宗敬、荣德生

2.“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材料表明()

A.中国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B.近代民族工业遭遇困境

C.洋务运动已经初现成效   D.中国手工纺织业的衰败

解析:选D 中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故B、C两项错误;材料说明随着洋布的大量涌入,导致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日益衰落,故D项正确。

3.下表是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对比,表中1895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民族工业的增幅前后差异较大,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

年份(年)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4~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A.晚清政府对民间设厂的态度不同

B.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不同

C.北洋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不同

D.国民革命前后的政治环境不同

解析:选A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故A项正确。

4.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选D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获得美国更大的支持,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材料中“美国……占总量44.10%”表明此时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英国的国际地位当时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的投资信息,故B项错误;C项中“完全掌控”说法绝对。

5.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选C 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